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与此同时,也在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挑战。如何跳出旅游看旅游?如何“创新驱动”干旅游?如何打破行业边界,开辟旅游产业新赛道?
2025年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将于2025年4月25日至27日在江西南昌举办。此次活动以“创新驱动 跨界融合”为主题,聚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深度研讨旅游和文化、科技、农业、交通、体育、教育、商业、演艺、传播等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致力于成为中国旅游行业研判市场、洞察趋势、产品升级的风向标。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旅游研究工作者。80年代末进入原国家旅游局从事旅游政策研究工作, 2006年至2015年间任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持续35年参与研究旅游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重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离开领导岗位持续关注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旅游经济、旅游文化的各种实践问题,对旅游业有全面深入的研究。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总顾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开始旅游研究,1982年到北京市旅游局,1986年到中国社科院,1988年到国家旅游局,历任旅行社饭店管理司司长、政策法规司司长、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参与起草国家旅游的主要文件、政策法规,主持了饭店星级标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景区标准等,并推广。2003年后专门从事研究工作,担任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其他若干院校兼职教授。形成研究成果3000多万字,著作62种。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国际旅游学会终身创会主席、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游历图书馆创始人。吴必虎教授在旅游发展理论研究领域著作等身,已正式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他提出的城市居民出游距离衰减规律、环城游憩带、文化遗产活化、恋地主义原真性和游历研究框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已在政府决策支持和行业发展应用领域获得广泛接受并在多场景得以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教授,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研究部主任。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历任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等。现任文化和旅游部智库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外文局城市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方专家,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城市文化分中心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江文化促进会特聘专家,崇明生态研究院学术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理论与政策、战略与发展规划、文旅产业与消费、城市史与区域文化、中外文明文化交流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等重大项目多项。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全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农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农智库首席专家,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首席顾问等职。主要研究乡村多元价值和乡村文化、农业多种功能,以及其在乡村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的应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总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总撰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广播电视领军人才,国家广电总局新媒体联盟智库专家,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影文旅融合传播、大型文旅活动策划、国际传播、文旅规划、综艺及短视频、微短剧策划研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二级教授、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湖南省青年芙蓉学者(吉首大学),吉林等多省以及张家界、丽江、横琴等多地旅游智库专家,中国旅游集团等多个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及近10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社长、总编辑。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首批智囊团特聘专家,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特邀顾问;黄山旅游上市公司第七、八届独立董事,同程旅游特邀顾问,华侨城(深圳)旅游投资集团特聘专家,黄龙风景区管理局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曾任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综合协调司副司长,中国旅游报社社长/总编辑。参与了国家旅游重要文件、政策法规、产业发展与改革方案的研究起草,作为旅游部门代表全程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推动假日旅游工作制度、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国旅游日等出台,发起成立行业媒体智库“中国休闲30人”,策划主持旅游“高端对线场,启动中央媒体“美丽中国行”大型旅游采风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研学旅行与休闲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旅游业青年专家。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兴趣集中在旅游教育、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方面。
南京师范大学文旅融合与智慧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旅游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文旅融合与乡村旅游和旅游标准化与旅游质量管理。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旅游与服务学院创始院长,全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有:幸福产业、旅游与服务业管理、品牌管理。创建全球首个“幸福与创造实验室”(Well-being and Creativity Lab)担任首席科学家,实验室与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CCTV财经中心、中国旅游协会联合创办“中国文旅经济年度盛典”,发布《中国文旅经济创新∙创造力年度报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研究”,通过对55个典型旅游目的地城市、100多个和美乡村、20余个创新文化空间及节事演艺、36个先锋文旅企业的深度案例研究,以创造力驱动逻辑挖掘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创造幸福价值的内在机理,从新消费、新业态、新空间、新文化和新科技五大主题挖掘文旅新质生产力内涵,提出文旅融合提升国民幸福感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机制,构建文旅融合的幸福产业评价体系。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文化和旅游部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育部旅游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向森林公园和生态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主任,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主要研究旅游学基础理论、旅游产业政策、旅游规划、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全过程参与“好客山东”和“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策划与打造;主持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等十多项和山东省乡村旅游指导规划、山东省民俗旅游规划、大泰山旅游区规划等各类规划一百多项;发表旅游学、文化遗产与民俗学等相关领域论文一百多篇、出版著作三十多部。担任长江学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评委,《南开管理评论》《浙江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等期刊审稿人,《中国旅游报》特约评论员。
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创始会长,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浙江湖州、福建南平和广东江门市政府顾问;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曾任上海春秋国旅集团总经理,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司长,国际劳工组织专家和日本旅游学会外籍顾问。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冬奥文化与冰雪运动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兼体育赛事活动与安全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体育旅游、奥运遗产、全民健身等。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十余项,如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国家认同建构的效应和路径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北京冬奥遗产保护利用为抓手助推京津冀深度协同发展研究》,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理论内涵与时代推进研究》等。
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钻研旅游移动性、旅游交通、风景道及旅游规划。作为国内引入国外风景道研究的先驱,2007年领衔成立研究中心,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主持、参与超五十项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旅游风景道等规划编制。主持了《旅游风景道等级划分》、《长城风景道建设指南》、《宁波美丽公路标准》等行业、地方标准编制,以及鄂尔多斯风景道、长城风景道、黄河风景道、国家1号风景道等多项风景道规划设计。成果发表于《旅游学刊》等权威期刊,极大推动国内风景道与旅游交通事业发展 。
14:00前报到(南昌国际博览城绿地铂瑞酒店,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上饶大街1100号)
9:55-10:15 主旨演讲一:《人间文旅,人情文旅,人性文旅—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演讲人:魏小安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总顾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
10:35-10:55 主旨演讲三:《规划中国旅游:科学难点、政策痛点与伦理焦点》
演讲人:吴必虎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10:55-11:15 主旨演讲四:《人文城市的理论内涵与文旅产业的创新实践》
演讲人:刘士林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研究部主任
演讲人: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全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
11:35-11:55 主旨演讲六:《媒体融合,跨界融合影响下的“影文旅”创新发展趋势》
演讲人:冷凇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总撰稿
特邀案例:开封万岁山武侠城、《重庆·1949》、《长恨歌》等演艺文旅典型案例代表
特邀案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研学、曲阜研学、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等研学旅游典型案例代表
特邀案例:广州正佳广场、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唐山宴等典型商业旅游融合发展案例代表
余青 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分会副主任委员
特邀案例:海南万宁冲浪旅游、萍乡武功山户外运动、阿勒泰滑雪等体育旅游典型案例代表